陕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祥地和青铜器之乡,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连咸阳、西安,南接汉中,西、北与甘肃省的平凉、天水和陇南三市毗邻,市域总面积1.8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6万人。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宝鸡,始终“因路而建、因路而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中的大陆桥走廊与西部陆海走廊在此交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城市等“头衔〞先后花落宝鸡。
目前,宝鸡市综合交通网络里程达到1.9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20公里,西宝、宝兰高铁实现贯通运营;公路总里程1.8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85%的乡镇街道30分钟内上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覆盖全市95%的乡镇街道,全部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市区半小时通勤,市县两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当日往返的“一日交通圈”基本形成。
在建交通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达420亿元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总目标,强力推进“15122”交通重大项目,用大规划、大项目、大投资,补短板、夯基石,2025年在建交通重大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420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市域内在建的4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总里程212公里,总投资262亿元,占全省建设规模的40%。宝鸡机场按照4C级支线运输机场标准开工建设,陇海铁路宝天段扩能改造即将开工,麟法高速公路投入运营,眉太高速公路通车在即,关环高速重点控制性工程基本完成,鄠周眉高速形成全线大干局面。
客货运枢纽功能日趋完善
宝鸡市聚力综合运输发展,抢抓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创建城市建设契机,全市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客运、货运、水运、驾培、维修、出租等各行业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正式命名,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城市已具备验收条件,4个县区创建为省级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2个物流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中欧、中亚、东南亚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全市城乡交通运输发展一体化水平达到5A级。
“四好农村路”创建全域推进 宝鸡市坚持全面统筹、建管并举,实现“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从“单点开花”向“全域推进”转变,已创建国家级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9个,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1条、陕西省“十大最美农村路”2条。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61万公里,其中县道1767公里、乡道1885公里、村道1.24万公里。宝鸡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建制村通硬化路,95%以上的村民小组和93%以上的村民门前道路实现硬化,农村公路“1+10”管护机制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经验执法”变“精准监管”
宝鸡市搭建执法信息指挥平台,推广应用移动执法终端,全面实行线上办案及执法监督,实现从“经验执法”向“精准监管”转变。建立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多方位联合执法行动,宝鸡通过积极探索和推行“说理式、邀约式”柔性执法模式,全力促进社会人员从“被动监管”向“主动自律”转变,执法服务质效显著提升。近年来,宝鸡市交通运输局先后获评“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基层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典型案例基层执法联系点,《宝鸡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文书规范化制作填写范本》在陕西省交通系统内推广应用。
下一步,宝鸡将以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统筹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十字加多向放射”综合立体交通大通道,加快融入“一核多支点”的干支协同机场体系,着力完善“两横三纵”铁路网,尽早建设“三环九放射”的市域高速公路网。力争到“十五五”末,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通外联、公铁互补、空地立体、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基本形成“1234快速交通圈”“3123出行交通圈”,为宝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张晓军 李正欣 果海诚)
来源:宝鸡市交通运输局
